更新观念 强化积累 发展个性
学生说:作文难写。教师说:作文难教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,我深有同感。如何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,使教师教的活,学生学的轻松,视作文为乐事,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。
1、更新观念。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(试用修订版)》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要求是:“能把自己的见闻、感受和想象写出来,做到内容具体,感情真实,有一定条理,语句通顺,书写工整,注意不写错别字,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。养成留心观察,认真思考,勤于动笔,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。”与原《大纲》相比,一是淡化了文体,降低了要求。没有特别强调写记叙文和应用文,只要求写有创意、自由度大的写实作文、想象作文、书信、观察日记及读书笔记等。在表达要求上,没有提出“有中心”的要求,并将“有条理”改为“有一定的条理”。二是放缓了训练的坡度。修订版《大纲》对低年级的要求是“对于写活有兴趣,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”;对中年级的要求是“能不拘形式、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”;对高年级的要求是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”,而且都强调“不拘形式”,“自由表达”。因此,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大纲,吃透大纲,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就是练笔,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,拔高要求。一要树立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作文训练的观念,把课内与课外,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,把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;二要把作文与育人结合起来,不能脱离实际地要求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新颖,更不能只注意作文训练的文字技巧和形式,而忘记了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,引导学生“用我手写我心”,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,写自己想写也好写的内容;三要在充分的实践应用中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学会的作文本领应用于实际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,以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,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,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和各方面素质。
2、强化积累。一是生活的积累,生活是写作的源泉,写作不能离开生活。从学生习作看,凡是写自己熟悉而又有体会的生活,一般能写的比较具体活泼,语句不通、文理不顺的毛病也比较少。反之,问题就比较多。叶圣陶先生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,浅显地说明了这个道理。他说:“譬如孩子,他熟识了人们的眨眼,这回又看见星的妙美与闪耀,便高兴地喊道,‘星在向我眨眼了。’他运用他的观察力、想象力,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,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,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与欢喜。”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现在小学生平日的生活比较单调,学生写作文往往觉得自己是在做“无米之炊”。为此,教师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生活,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,尽可能地让他们从小就接触社会。如组织参观、访问、观察、试验、劳动等,为学生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,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。另一方面,教师更要教会学生以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。学会观察和分析,坚持写观察日记,积累写作素材。
二是语言的积累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要课外阅读要达100—150万字。背诵篇数的规定,意在落实语言和积累;阅读总量的规定,意在保证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量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,一要经常组织讲故事比赛,朗诵会、演讲等活动,引导学生多读、多背;二要鼓励学生勤记、勤练,常读课外书,常做读书笔记,把一些优美的语句、精彩的片断摘录下来,组织开展编小报比赛、读书笔记展览等,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,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。
3、发展个性。培养个性是教学的根本价值。作文是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。然而,在当前作文教学中,我们不难看到作文程式化,套用范文格式虚造乱编,众口一词、千人一面的现象依然存在,严重的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,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。修订版《大纲》指出:“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,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。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、事、景、物,做到主真话,表达真情实感,不说假话空话;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,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,发挥自己的创造性。”大纲要求作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,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思想,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。为此,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,解放学生的眼、耳、口、手,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,发展他们的创造性、发散性思维,鼓励他们放胆作文,怎么想就怎么写。其次,教师还要引导学生,大胆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,展现自己的语言特色,不写空话套话。第三,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,在作文教学中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,开发学习潜能,发展个性
1、更新观念。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(试用修订版)》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要求是:“能把自己的见闻、感受和想象写出来,做到内容具体,感情真实,有一定条理,语句通顺,书写工整,注意不写错别字,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。养成留心观察,认真思考,勤于动笔,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。”与原《大纲》相比,一是淡化了文体,降低了要求。没有特别强调写记叙文和应用文,只要求写有创意、自由度大的写实作文、想象作文、书信、观察日记及读书笔记等。在表达要求上,没有提出“有中心”的要求,并将“有条理”改为“有一定的条理”。二是放缓了训练的坡度。修订版《大纲》对低年级的要求是“对于写活有兴趣,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”;对中年级的要求是“能不拘形式、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”;对高年级的要求是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”,而且都强调“不拘形式”,“自由表达”。因此,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大纲,吃透大纲,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就是练笔,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,拔高要求。一要树立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作文训练的观念,把课内与课外,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,把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;二要把作文与育人结合起来,不能脱离实际地要求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新颖,更不能只注意作文训练的文字技巧和形式,而忘记了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,引导学生“用我手写我心”,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,写自己想写也好写的内容;三要在充分的实践应用中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学会的作文本领应用于实际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,以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,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,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和各方面素质。
2、强化积累。一是生活的积累,生活是写作的源泉,写作不能离开生活。从学生习作看,凡是写自己熟悉而又有体会的生活,一般能写的比较具体活泼,语句不通、文理不顺的毛病也比较少。反之,问题就比较多。叶圣陶先生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,浅显地说明了这个道理。他说:“譬如孩子,他熟识了人们的眨眼,这回又看见星的妙美与闪耀,便高兴地喊道,‘星在向我眨眼了。’他运用他的观察力、想象力,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,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,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与欢喜。”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现在小学生平日的生活比较单调,学生写作文往往觉得自己是在做“无米之炊”。为此,教师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生活,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,尽可能地让他们从小就接触社会。如组织参观、访问、观察、试验、劳动等,为学生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,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。另一方面,教师更要教会学生以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。学会观察和分析,坚持写观察日记,积累写作素材。
二是语言的积累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要课外阅读要达100—150万字。背诵篇数的规定,意在落实语言和积累;阅读总量的规定,意在保证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量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,一要经常组织讲故事比赛,朗诵会、演讲等活动,引导学生多读、多背;二要鼓励学生勤记、勤练,常读课外书,常做读书笔记,把一些优美的语句、精彩的片断摘录下来,组织开展编小报比赛、读书笔记展览等,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,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。
3、发展个性。培养个性是教学的根本价值。作文是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。然而,在当前作文教学中,我们不难看到作文程式化,套用范文格式虚造乱编,众口一词、千人一面的现象依然存在,严重的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,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。修订版《大纲》指出:“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,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。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、事、景、物,做到主真话,表达真情实感,不说假话空话;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,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,发挥自己的创造性。”大纲要求作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,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思想,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。为此,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,解放学生的眼、耳、口、手,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,发展他们的创造性、发散性思维,鼓励他们放胆作文,怎么想就怎么写。其次,教师还要引导学生,大胆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,展现自己的语言特色,不写空话套话。第三,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,在作文教学中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,开发学习潜能,发展个性